據公眾號“醫藥魔方Info”消息,日前,輝瑞和拜耳宣布,由于西方國家公司在俄烏戰爭后陸續撤離俄羅斯,他們也決定縮減在俄羅斯的某些業務活動。
輝瑞表示:“將維持對俄羅斯人民的“人道主義藥品供應”,并將所有收益用于烏克蘭人民的人道主義工作。維持對俄羅斯的藥物供應并不意味著我們將繼續像往常一樣在俄羅斯開展業務。”同時將不會再俄羅斯啟動新的臨床試驗,停止招募正在進行臨床研究的患者。
與此同時,德國拜耳也表示已停止在俄羅斯及其同盟國白俄羅斯的所有投資。但是,此舉不包括作物科學和健康消費品。
路透社周一報道稱:“不給普通群眾提供基本的健康和農產品——如癌癥或心血管治療、孕婦和兒童的健康產品以及種植糧食的種子——只會增加戰爭對人類生命造成的持續損失。” 拜耳在俄羅斯的營收約占到拜耳總營收的2%。
自從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全球經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醫藥企業的影響更是不小。
在獨聯體國家中,烏克蘭是僅次于俄羅斯的第二大醫藥市場,在制藥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烏克蘭共有超660項臨床試驗在計劃中、招募中或是進行中;若是包括暫停、已終止、已完成、撤回等各種情況,烏克蘭共有2394項臨床試驗。
這龐大的臨床試驗數字里還包括227項由中國企業或研究者發起的多中心臨床試驗,涉及到的企業有恒瑞醫藥、百濟神州、復宏漢霖、康泰生物等。
跨國藥企方面,生物技術公司Karuna Therapeutics精神分裂癥藥物KarXT、默沙東正在開展的Keytruda聯合Lenvima治療子宮內膜癌、葛蘭素史克otilimab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賽諾菲與再生元合作的抗炎藥物Dupixent等均也在烏克蘭有臨床試驗項目。
目前,國內眾多藥企已經對在烏克蘭臨床試驗和藥品銷售的影響作出回應,大致總結下來就是:公司正常經營,影響較小,后續將會實時監控評估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迫于目前的形式,不僅是輝瑞和拜耳,大批西方企業都宣布撤離俄羅斯市場,眾多外資企業工廠在俄羅斯停產;那些離開的西方公司以后將很難重返俄羅斯市場。
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表示:由于美國和歐盟不斷提出的禁令,“脅迫”外企服從自己的意志,其實企業并不愿意這么做。政治之爭最終受苦的還是人民群眾,放棄在外開拓多年的市場對企業來說一定是艱難的決定,如果沒有戰爭,沒有政治陰謀,全球各行各業定是一片攜手發展欣欣向榮的景象。
由于美國領頭的歐盟眾多國家制裁,俄羅斯近日也宣布將大眾、蘋果、宜家、微軟、IBM等59家外企的賬戶扣押、資產引入外部管理層以及財產國有化,戰爭已經從戰火開始轉向資本之爭,中國作為中立國雖然在國際上曾受到污名化攻擊,也有百濟神州、再鼎醫藥、和黃醫藥等藥企經營受到美國制裁,但整體局面還算穩固?,F在只祈禱早日結束戰爭,世界和平。